国内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 美联储缩减购债规模影响有限

作者:汇富宝来源:汇富宝 www.hicn1413.com 时间:2021-11-09 10:43:21

美联储缩减购债规模(Taper)终于靴子落地。美联储近日宣布,将从11月逐月减少150亿美元资产购买规模。按照这样的速度,到明年6月份将完全结束购债计划。

  美联储缩减购债规模(Taper)终于靴子落地。美联储近日宣布,将从11月逐月减少150亿美元资产购买规模。按照这样的速度,到明年6月份将完全结束购债计划。

  美联储缩减购债规模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我国该如何应对?这是经济界人士普遍关注的话题。

  对市场直接冲击有限

  “本轮Taper的启动,对市场产生的直接冲击相对有限。”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对经济日报记者表示。

  Taper指的是美联储通过在较长时期内削减债券购买量,以摆脱通胀束缚的过程。同时,通过放缓削减速度,给市场以缓冲,避免造成大幅波动。程实认为,冲击有限主要是因为市场对Taper的预期已经提前反映在价格波动之中,并已被市场逐步消化。

  鉴于2013年引发的“缩减恐慌”,此次美联储加强了与市场的沟通。今年7月份,美联储明确表示正考虑购债规模的调整,随后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于年内公布Taper时间表。9月份,美联储更明确将Taper与加息“划清界限”,避免市场因此产生加息恐慌进而导致市场大幅波动。在Taper落地后,美股三大指数跳涨并创历史新高,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重回1.6%关口,原本逼近两周多以来高位的美元指数跳水,迅速跌穿94关口。

  虽然短期内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在业内专家看来,Taper的影响在未来可能逐渐显露。

  植信投资研究院研究员董澄溪表示,美联储缩减购债规模的外溢影响依然可能会通过无风险利率变化、美元汇率变动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中介,对国内金融市场和企业产生一定影响。一方面,Taper落地后,市场关注点会转向加息,而加息前景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美元资产波动性加剧,国际资本避险情绪上升,资本从新兴市场撤出,寻求避险资产,人民币资产可能成为其“安全港”;另一方面,Taper落地后,如果美联储预测准确,随着全球供应链的修复,通胀有所回落,能源等全球定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涨势可能有所平缓,减轻国内PPI上行压力,放缓原材料价格涨价步伐等,这将有利于企业盈利。

  非常规政策退出成大方向

  目前,美联储何时加息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由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得出的隐含加息概率显示,市场押注明年美联储至少加息两次的概率已在70%以上。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认为,加息预期走高并不代表一定会加息。美联储何时提供加息的前瞻指引、加息预期如何演化,更多取决于“市场以为”的加息与“美联储以为”的加息之间的博弈。

  程实认为,美联储缩减购债规模意味着全球货币政策将更趋关注长期物价稳定,非常规政策退出是确定性的方向。

  为缓解通胀压力、对冲美联储货币政策边际收紧,年内已有多国央行包括新兴经济体央行在内,选择调整货币政策,收紧银根。俄罗斯央行和巴西央行已经6次加息。8月26日,韩国央行在疫情后首次加息,将基准利率上调至0.75%。10月6日,新西兰央行开启了7年来的首次加息。10月27日,加拿大央行宣布结束购债计划,加息步伐或加快。

  我国货币政策更强调独立性

  在全球货币政策转向的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走势如何?

  “中国的货币政策不会跟随美联储进行边际收紧。”董澄溪认为,中美两国经济发展阶段不同,需要不同的货币政策加以配合。疫情以来,中国经济先于美国复苏,在经济周期中所处位置也领先于美国,目前中国经济已经渡过疫情后经济快速复苏的阶段,面临的下行压力不小,需要灵活稳健的货币政策加以配合,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中国的外汇储备充足、经常项下盈余,有能力应对美联储Taper的外溢效应,坚持“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出发点始终会是国内经济的发展需求。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我国货币政策在保持独立性、坚持“以我为主”的同时,要加强前瞻性,做好应对准备。预计央行会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搭配好“逆回购+MLF”的数量,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并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维护好安全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对于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已经作了前瞻性政策安排,降低了美联储等发达经济体央行政策调整可能带来的外溢冲击。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以我为主、稳字当头,做好跨周期调节,统筹考虑今明两年政策衔接。同时,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汇富宝:www.hicn1413.com)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注册/登录代表您已同意《客户协议书》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扫描下载APP